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越南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举措 Vietnam Combats Crimes Against Wildlife Resources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5/7/3 9:03:35
浏览次数:34  

  文/张承先   胡伟喜   王圣礼

  越南拥有广阔的自然环境,包括森林、水道和海洋区域,动植物种类繁多,约12000种植物和数百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且位列第16名的国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越南是全球野生动植物贸易主要目的地和中转站。

  一、越南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现状及特征

  (一)现状
  越南环境部表示, 2009年大约有4500吨野生动物通过越南走私。 2012 年7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越南是全球涉及野生动物犯罪最严重的国家。2015-2020年,越南共有552起野生动物贩运案件。从2018年1月至2019年底,野生动物贩运查获量增加了44%;2015年至2019年贩运野生动物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查获百分比保持在86.7%不变,2020年上半年,贩运野生动物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查获百分比跃升至97%。

  (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特征
  1.犯罪主体多元化。一是普通公民个体。一些越南普通民众受利益驱使参与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活动中。如2024年3月中旬,来自兴安省富居县的阮友河(Nguyen Huu Ha)因非法贩运392只以龟类和蛇类为主的野生动物被抓获; 4月15日,高平省宝乐县的赵阿莱(Chao Alai)因非法贩运416只以龟类、巨蜥、蛇类为主的野生动物被抓获,其受雇于人运输野生动物以获取1500万越南盾报酬。二是跨国犯罪组织。跨国犯罪组织利用越南的地理位置和贸易通道,进行跨国的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使越南成为野生动物走私的重要中转地。一些国际犯罪集团将非洲的象牙、犀牛角等濒危野生动物制品,通过各种渠道运输到越南,再转运至其他亚洲国家牟取暴利。他们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从事大规模的非法捕猎、交易、运输等活动。2018 年1月和3月,科特迪瓦当局在“象牙终结”行动中,在Eagle(鹰)-科特迪瓦和Eagle国际的技术支持下,成功捣毁了一个由越南籍国际走私犯冯新雄(Phung Tan Hung)领导的跨国野生动物犯罪网络。行动中共缴获 469.15 公斤象牙和 578 公斤穿山甲鳞片。三是本国执法人员。据《纽约时报》2019年报道,越南存在公园护林员参与偷猎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现象,这些本应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员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捕猎,严重破坏了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四是企业及相关从业者。部分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可能会参与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活动中,如一些涉及传统医药、工艺品等行业的企业,对野生动物制品有较大需求,从而刺激了非法捕猎和交易行为。另外,运输、仓储等行业的从业者也可能在明知是非法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情况下,为犯罪行为提供便利。
  2.衍生的犯罪。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还会衍生出诸多的其他犯罪。一是走私犯罪。犯罪分子为获取高额利润,将非法猎捕或采集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如象牙、犀牛角、穿山甲鳞片等,通过各种渠道走私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据越南海关数据,2023年3月查获7吨从安哥拉走私的象牙。2024年3月查获近1.6吨来自尼日利亚的走私象牙,二是腐败犯罪。为了逃避执法部门的打击,犯罪分子可能会贿赂海关人员、警察等执法人员,以获取非法利益,导致执法人员的腐败,严重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使得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更加猖獗。部分地方官员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为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提供庇护,或者在执法过程中故意不作为,甚至干扰执法行动,以保护犯罪团伙的利益,这种腐败行为不仅助长了犯罪气焰,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三是洗钱犯罪。通过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所获得的巨额非法收益,需要通过洗钱等手段使其合法化,犯罪团伙会利用各种金融渠道和复杂的交易方式,如注册境外账户、利用合法生意掩饰、现金购买资产等,将非法所得混入正常的经济活动中,掩盖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从而能够自由支配这些非法收益。四是枪支犯罪。在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程中,犯罪分子通常会使用枪支弹药等非法工具进行猎捕,这就涉及非法持有和使用枪支弹药的犯罪行为,不仅对野生动植物造成严重威胁,也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持有枪支弹药还增加了犯罪分子在面对执法人员时暴力抗法的风险,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和复杂性。五是偷越边境犯罪。一些犯罪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会通过不法手段,将在其他国家非法获取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运输到越南,或者将越南的濒危物种偷运至其他国家。如2023年4月25日,宁柏田在河内内排国际机场入境时被查获携带大量违禁濒危物种制品,包括3根总重量为9.76公斤的白犀牛角、1根重量为2.06公斤的黑犀牛角和37件总重量为4.71公斤的非洲象牙制品。这些制品很可能是通过非法手段偷入越南边境等手段被运输至越南。

  二、越南打击治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举措

  (一)完善法律法规
  1.细化相关法律。2020年7月23日,越南政府签发了关于野生动物管理紧急措施的第29/CT-TTg号指示。该指示强调,加强落实越南法律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以及有关国际条例。根据2018年1月1日生效的《刑法典》第244条规定,非法持有、运输和交易0.05公斤以上的犀牛角和初犯情况下2公斤以上的象牙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非法贩运象牙制品的数量,对个人最高处以15年的监禁。越南不断完善和细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对各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使执法更具可操作性。
  2.填补法律监管空白。一方面,加强网络交易监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非法交易转向网络平台。根据“工业和贸易部第 1341/tmdt-ql 号公函”以及《越南刑法典》第199条的规定,越南加大了对网络交易平台的监管力度,要求网络平台运营商对涉及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交易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删除违法交易内容,同时向执法部门报告相关线索,填补了网络交易监管的空白。另一方面,加强物流运输监管。根据《关于濒危、珍贵和珍稀森林动植物管理的法令》,针对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通过物流、快递等方式运输的情况,越南要求物流和快递企业严格执行货物检查制度,对运输的物品进行详细登记和检查,核实货物的来源和性质,严禁运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同时,加强对物流和快递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认识和识别非法运输的能力。如2020年,越南海关在对一批申报为“工艺品”的出口货物进行查验时,发现异常。经开箱仔细检查,发现里面藏有大量濒危鸟类标本以及活体幼鸟,涉及犀鸟、朱鹮等多种国际濒危保护鸟类。

  (二)强化执法侦查
  越南为打击治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细化执法部门分工,强化内在沟通联系,多管齐下,力求从根源上遏制此类犯罪行为。
  1.执法部门架构严密。
  公安部。设立了专门负责环境、野生动物保护的警种或小组,明确规定了内设机构涉及环境、野生动物保护和打击犯罪的职能。一是治安侦查局,负责对一些可能影响环境和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侦查和打击,如非法狩猎、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行为。二是经济犯罪侦查局,负责侦查和打击与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相关的经济犯罪行为,如非法走私、贩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通过追踪资金流向、调查交易网络等手段,切断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经济链条。三是森林公安。越南公安部没有明确将其列为单独的警种,但实际工作中,森林公安负责对森林区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巡逻、检查和打击,包括非法砍伐森林、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行为,间接保护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另外,各地方公安部门也会参与环境保护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如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本地区内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市场、非法捕猎窝点等进行清理和打击,处理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的突发事件等。
  自然资源与环境部(MONRE)。其中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监督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状况,其下设的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局执行日常监管任务。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局主要构成部门:一是政策法规与规划司。负责制定和完善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等;组织编制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等。二是生态系统保护司。承担各类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估和修复等工作。三是物种保护司。负责对濒危物种、珍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物种保护名录和保护措施等。组织开展物种资源的调查、监测和评估等工作。四是保护区管理司。负责对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各类保护地的建设、管理和监督等。指导保护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等工作,确保保护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五是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组织开展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项目,争取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等。负责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的相关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提升越南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影响力等。六是科学技术与监测司。组织开展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为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等。负责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数据管理等工作。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MARD)。负责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事务,参与制定相关法规并监督执行情况,下设的林业总局承担着森林内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职责。林业总局内设机构涉及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体有如下部门:一是法律司。负责制定和审核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处理林业法律事务等。二是森林管理与保护司。负责承担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规划等,组织实施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和生态修复工程等。三是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司。负责组织和指导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制定防火预案,组织专业力量进行火灾扑救等。四是林业违法案件调查与处理司。负责依法对各类林业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维护林业生产秩序等。
  林业总局有下列直属分支机构:一是区域I森林保护局,总部位于广宁省,负责该区域内的森林保护和管理工作。二是区域II森林保护局,总部位于清化省,承担相应区域的森林保护职责。三是区域III森林保护局,总部位于胡志明市,负责胡志明市及周边地区的森林保护工作。四是区域IV森林保护局,总部位于多乐省,负责对该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
  国防部边防部队司令部。直接负责边境地区的巡逻和检查,阻止非法越境运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海关总局。加强口岸监管。对芒街、老街、同登、老挝边境、柬埔寨边境等口岸以及河内内排国际机场、胡志明市新山一国际机场的进出口货物进行严格检查,防止走私物品入境或出境。
  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各省市政府设立相应的环保机构,配合中央部门开展本地的保护工作;乡镇一级则设有基层护林员队伍,一般每个乡镇配有 10 ~ 50 名不等的护林员。
  2.执法部门合作机制。
  建立联合工作组。由公安部牵头,会同海关总署、林业部、环境部、农业农村发展部等部委组成专项工作组。该联合工作组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会议,交流近期收集到的情报信息,包括可疑人员动向、非法交易线索、新出现的走私手法等;每季度召开一次大型研讨会议,深入研究应对策略,依据形势变化调整执法重点、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打击行动精准高效,切实保护越南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免受侵害。
  数据共享平台。构建多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e-CITES系统”“野生动物和森林犯罪分析工具包”,实现各执法单位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便于追踪线索和协同作战。
  3.犯罪线索来源。
  公众举报。设立免费热线电话(如ENV的1800-1522),鼓励民众积极提供违法线索。利用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渠道收集情报,扩大信息来源。
  市场监测。定期对野生动物交易频繁的场所(如农贸市场、宠物店等)进行巡查。分析网络交易平台上的异常交易记录,识别可疑行为。
  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尤其是邻国分享情报,及时掌握跨国走私动态。
  技术监控。在关键区域安装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实施全天候监视。使用DNA鉴定、卫星追踪等高科技手段辅助调查。
  社区参与。动员当地居民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对于偏远地区,雇用村民担任临时护林员,协助政府开展巡护工作。

  (三)开展专项行动
  为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保护生物多样性,2015年3月6日,越南启动了“森林卫士”行动。“森林卫士”行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同时加强打击涉及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力度。
  1.宣传教育。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公众宣传活动,传播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并倡导拒绝购买和消费相关制品。
  2.立法完善。修改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捕猎、运输、销售野生动植物行为的处罚力度。
  3.执法强化。加强边境检查站、机场港口等地的监控力度,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提高查处效率;培训专业执法人员,配备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
  4.市场清理。对市场上出售的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进行严格管理,取缔非法经营场所,切断供应链条。

  (四)推进国际合作
  1.积极参与国际行动。
  在“湄龙”系列国际联合行动中,越南海关是越南的主要牵头部门之一,负责与其他国家海关及相关执法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组织开展行动中的具体执法工作,如对进出境货物、运输工具的检查监管,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跨境走私等。
  越南警方、森林保护部门、海关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行动。警方利用其侦查和执法力量,负责追踪犯罪嫌疑人的线索,进行逮捕等行动。森林保护部门凭借其对森林区域和野生动物习性的了解,在野生动物栖息地周边和非法猎捕高发区域进行巡逻和检查。海关部门则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重点检查是否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非法运输。
  根据最新的报道,“湄龙”第六期国际联合行动成功查获了138起涉及濒危物种走私的案件(截至2024年11月20日)。此外,在“大地女神”和“湄龙”国际联合行动中,各方共报送了450起查获案件,其中包括固体废物约1万吨以及消耗臭氧层物质等违法物品(2024年11月19日的数据)。
  在 “湄龙” 系列行动等国际合作中,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也参与其中,与越南及其他国家合作打击濒危物种走私等犯罪活动,加强对来自大洋洲方向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走私的防范和打击。
  2.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
  越南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过程中,积极参与了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并通过这些平台与各国展开广泛的合作。参与的国际组织及合作框架如下: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该办公室提供技术支持、培训以及政策建议,帮助成员国加强执法能力,越南公安部、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等相关部门负责牵头对接,参与国家包括但不限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以及其他有共同利益的国家。
  世界海关组织(WCO)及其亚太地区情报联络中心(RILO AP)。这两个组织促进各国海关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和提升跨境走私案件侦破效率,由越南海关总局负责牵头对接,参与国主要为世界海关组织成员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的合作伙伴。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该公约制定并实施控制濒危物种国际贸易的规定和确保合法贸易的同时防止非法交易,由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下属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牵头对接,参与国家为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均为该公约缔约方,尤其是那些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国家和地区。
  东盟野生动物执法网络(ASEAN-WEN)。该执法网络的设立目的在于增强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共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由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负责牵头实施,参与国家为所有东盟成员国。
  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该组织作为全球警察合作的核心平台协助成员国追踪跨国犯罪分子,由越南公安部国际合作局负责牵头对接,参与国家为国际刑警组织的所有成员国。
  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服务局(USFWS)。该局通过双边协议向越南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支持,由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负责牵头对接,参与国家为美国。
  欧盟(EU)。该组织资助和执行旨在保护野生动物的项目,同时分享最佳实践经验;由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及相关非政府组织负责牵头对接,参与国家为欧盟成员国。
  其他国际伙伴。如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英国海外发展署(DFID)等,它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来支持越南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通常由越南的相应部委或地方当局负责协调,参与国家为上述机构所属的国家。
  3.严格边境管控。
  越南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严格边境管控方面,由越南公安部、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国防部边防部队司令部、海关总局等部门联合行动,牵头与多个邻国及国际组织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和老挝在边境管理和打击非法贸易方面保持协作,2024 年 12 月 10 日,越南公安部在头顿市(Vung Tau)举办了越南—老挝打击野生动物贩运和控制人畜共患病风险双边研讨会。
  和柬埔寨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如何更好地管理边界安全问题,包括防范野生动物非法交易。
  越南昆嵩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厅与老挝色贡省农林厅签署谅解备忘录,沙湾拿吉省农林厅与越南广志省签署相关谅解备忘录等。
  2016年,越南警方联合国际刑警组织以及周边国家执法力量,破获了一起震惊东南亚的跨国象牙走私案。该犯罪团伙以越南为中转枢纽,从非洲国家非法采购大量象牙。他们利用集装箱海运,将象牙伪装成普通货物,夹杂在合法商品之中,企图蒙混过关。货物抵达越南港口后,再通过陆运分散运往周边如泰国等国家,以牟取暴利。警方通过数月的情报收集,锁定了几个关键走私据点,逐步摸清了团伙成员的活动规律。在一次收网行动中,出动上百名警力,一举捣毁了这个走私网络,当场缴获象牙制品超过1吨,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有效斩断了一条从非洲到亚洲的象牙走私通道。■
  
  【作者简介】张承先,男,江西余干人,南昌铁路公安局教育训练中心副主任,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西警察学院公共安全中心特约研究员,2016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中央国家机关法治人物”,研究方向:刑法、行政法、公安管理、公安教育。
  胡伟喜,男,江西鄱阳人,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江西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南昌铁路公安局鹰潭公安处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发表论文数篇,研究方向:治安管理、公安管理。
  王圣礼,男,山东五莲人,烟台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廉玛丽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国际法、民商法。
  (责任编辑:古静)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