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凌威 张承先 欧阳嘉城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生态环境脆弱,亟须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因此新加坡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衍生物的非法贸易持“零容忍”态度。新加坡《野生动物法》规定,任何未经许可猎杀、捕捉或驱赶任何动物均属违法行为。
一、非法野生动植物贩卖对新加坡的危害
2021年以来,新加坡国家公园局(NParks)连续破获多起非法贩运、兜售野生动物的案件。仅2023 年,新加坡就侦破了至少30起涉及宠物和野生动物的走私案件。最大的一起案件涉及337只被装在塑料盒中的鸟类,其中超过 130 只鸟死亡。走私过程中,动物通常装在拥挤、通风不良的运输工具里。为了尽量减少动物噪音和活动避免被发现,有时对动物打镇静剂,导致了动物健康状况差、受伤甚至死亡。此外,未经审查来源的宠物动物,可能是走私,也可能是未按照国家公园局动物健康和护理标准饲养的。由于这些动物的健康状况不明,可能导致把严重疾病传染给本地动物以及与之接触密切的人,包括宠物主人及其家属和朋友。
新加坡政府建立了有效的生物监控系统,用于监测新出现的动物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威胁。政府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狂犬病等外来动物疾病的传入,并限制疾病向其他动物的传播。宠物动物和野生动物的走私逃避了生物安全和卫生检测,增加了疾病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风险。这就是新加坡政府设立强有力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动物和野生生物贸易,并与其他政府机构和国际合作伙伴密切合作的重要原因。
二、新加坡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战略
新加坡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的机构是国家公园局,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为新加坡执法部门提供保障,以野生动物园动物协会(WRS)为主体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组则帮助国民了解野生动植物知识,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的认识,减少野生动植物消费端人群数量。三大组织手段环环相扣,构建了一道从非法野生动植物犯罪的发源端到最终买家的严密防火墙。
(一)执法部门
新加坡曾设立农粮兽医局、国家环境局和卫生科学局致力于将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杜绝于国门之外。1986年11月,新加坡成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签署国,农粮兽医局负责新加坡实施和执行该公约的管理机构。2019年,农粮兽医局拆分成新加坡食品署和国家公园局,后者继续承担该公约履约管理。国家公园局下属的动物兽医服务局不仅负责宠物的管理和福利,还负责执行《濒危物种(进出口)法》(ESA)等法律法规,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此后,根据该法修正案,国家公园局还被赋予了更强的执法权力,包括扣押和没收用于隐藏和运送非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制品的工具,以及引入没收运输工具的规定等。国家公园局、新加坡海关和国际合作署采取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了强有力的风险评估框架,并与国际和当地伙伴密切合作,打击濒危物种非法贸易。
(二)立法保障
国家公园局主要以《动物和鸟类法》《植物控制法》《濒危物种(进出口)法》《公园和树木法》《野生动物法》为依据进行执法活动,完善的立法给执法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1.严厉的国内法。
1965年,新加坡制定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 2021年12月1日,新加坡又新修订了《野生动物法》。以该法为基准,新加坡业已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多元化国内法律体系,《野生动物法》源自《野生动物及鸟类法令》,新加坡2020年第18号法案——2020年野生动物和鸟类(修订)法案将《野生动物和鸟类法》更名为《野生动物法》,新加坡通过《野生动物法》以及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的保护野生动物条文建构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红线”。在保护野生动物上,新加坡法律更详细地规定了“从国外输入到国内的蛇、蜥蜴、刺猬、猴子也不能当作宠物饲养”,有效避免了国民因不知法、不懂法而触犯法律。在强大法律框架支持下,仅2023年国家公园局及其合作伙伴机构就侦破了超过30起宠物动物和野生动物走私案件。这些案件包括 2023 年 3 月非法进口 337 只鸟类。涉案的两名男子于 2023 年 8 月 14 日分别被判处 60 周、72周监禁,对这两名男子的判决是迄今为止处罚最严厉的动物走私判决。2023 年 6 月,在一个改装的燃料箱内发现了六只小狗和两只小猫,这些小猫被藏在尼龙袋中。司机于2023 年 9 月被判处 26 周监禁。一名男子 2023 年的 8 月在Woodlands 检查站被抓获企图走私 10 只小狗及三只小猫的案件,11 月被判 40 周监禁的处罚。这些严厉的处罚足以令非法买卖野生动植物的需求端人群望而生畏。除了“细致入微”的罗列,相较于他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新加坡法律更具有其“严刑峻法”的特点,《野生动物法》明确规定违反前述事项即“任何人不得故意在任何地方喂养任何野生生物”“除获得第(1)款所述总干事书面批准的人必须遵守批准的条件”,任何人如违反第(1)或(2)款,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处以下法律责任,首次违例者可处罚款不超过5000美元;及第二次或其后再犯,可处以不超过1万美元的罚款。同时,新加坡警方也获得了《野生动物法》授权——“任何警察、海关官员或授权官员可在其视野范围内,无须逮捕令即可拦截并逮捕任何犯有本法所规定罪行的人”。这从处罚力度和执法机关权限都体现了新加坡立法机构贯彻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初衷,希望从根本上遏制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2.积极援引国际法。
新加坡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参与走私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者一旦罪名成立,可能面临50万新加坡元或两年监禁的严厉处罚。《濒危物种(进出口)法》是支持《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在新加坡实施和执行的主要立法。《濒危物种(进出口)法》被列为符合《公约》在国家立法项目下所有义务的第1类立法。《濒危物种法》在新加坡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义务之外,包括在运输途中检查和扣押《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标本的规定。根据新加坡关于执行该公约国家法律的第18.63号决定,新加坡议会于2022年7月4日通过了《濒危物种(进出口)法》修正案。该修正案确保了《濒危物种(进出口)法》在执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处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物种非法贸易方面仍然有效。加强后的规定包括:加大对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物种非法贸易的惩罚力度。
国际公约为新加坡参与打击全球性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提供了国际合作与情报交流机制。在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下,新加坡海关接连破获多起大型跨国非法野生动物走私案件,既为新加坡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赢得了国际声誉,也切断了国际犯罪集团走私野生动物的交易链。
(三)相关公益组织
新加坡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是一个非营利机构,管理着新加坡的大多数动物园。在公园边界之外,该组织为当地社区提供对野生动物友好的生计、能力建设、教育和增强意识等领域的资金和支持。
除了与政府组织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外,新加坡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公益组织还提供了多种普通新加坡人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方式。例如,通过微型赞助或领养动物进行捐赠;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局局长的项目,如“来自野外的你”——与动物的虚拟互动会话;志愿担任保护大使、讲解员或野生动物伙伴,或简单地参观4个野生动物公园之一。新加坡野生动物保护总局最近还推出了“保护参与”活动,提高每位游客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热情。
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犯罪面临的困境和应对举措
新加坡是全球非法野生动物走私的重要转运中心,每年都会查获大量走私动物。
(一)遣返和安置野生动物
对从走私中被解救的野生动物来说,最理想的结果是遣返回原栖息地,让它们获得“第二次生命”。然而,遣返涉及接收国和新加坡之间的承诺、成本以及物种保护价值等多重因素,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国家都会拒绝野生动物的遣返。新加坡对被查获的走私动物处置流程是,先将被解救的动物进行健康和疾病检查,再运往野生动物康复中心进行圈养等待案件的调查结果。但随着当地打击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力度越来越大,查获的野生动物数量也在增加,给康复中心有限的圈养空间带来了压力。除了遣返野生动物外,新加坡始终遵循《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制定的国际准则来处理被查获的活体动物:其他可行的选择还包括永久圈养在动物园或救援中心,对身体极度不适、有严重行为问题和可能将疾病传播给人或其他活体的动物施行安乐死。当然,新加坡当地官员表示从根本上解决野生动物非法贩运问题和抑制相关需求才是主要解决方案。
(二)打击网络时代非法野生动物买卖
野生动物走私,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统计,国际上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量十分巨大,全球每年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额在50亿美元以上。除此之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非法贸易额更是惊人,据估计每年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类走私额达500亿美元,是仅次于军火、毒品的第三大走私行业。野生动物犯罪,是一个由盗猎、非法运输和贩卖濒危物种及其制品形成的利益链条,斩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对打击野生动物犯罪都意义重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为野生动物犯罪最为重要的一环——贩卖,在互联网上变得更加分散和隐蔽,交易双方通常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上聊天群达成合作。新加坡的线上非法野生动物买卖十分猖獗,相关非法交易广告从一个网站上删除后,很快又出现在其他网络平台。新加坡当局已经通过各种手段打击线上销售和线下走私行为。
1.线上审查。
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全球联盟(Coalition to End Wildlife Trafficking Online,以下简称联盟)曾报告,在2017年至2020年3月期间,联盟成员从其在线平台上删除或封禁了大约300万条濒危物种及其制品非法贸易信息,其中包括售卖的异宠,如老虎、爬行动物、灵长类和鸟类等,以及象牙、穿山甲甲片和海龟等制品。联盟通过全球“网络野生动植物犯罪侦查员计划”,培训志愿者如何在网上识别非法野生动植物产品。截至目前,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网络侦查员已经发现了超过4000条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信息,并提交给联盟成员的安全部门及时删除。
2.线下查处。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定期监控实体和在线市场,并对违法者采取适当的执法行动。2022年至今,国家公园局在全岛50多个场所开展了行动,缴获了超过180只野生动物。这些案件涉及通过即时通讯软件Tele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为出售各种野生动物做广告的个人。许多出售的物种在新加坡都是不允许出售或作为宠物饲养的外来野生动物物种,包括一些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物种。例如,在2023年11月,一名男子因收买并企图出售巽他穿山甲而被罚款5000美元。另一个案件中,一名男子在2020年因通过Telegram出售濒危的假短吻淡水鳄鱼和在家中非法饲养三只刺猬,而被罚款9600美元。
四、新加坡打击野生动物犯罪的成绩
(一)斩断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犯罪链条
全球三分之一的集装箱会通过新加坡港口,因此反偷猎工作是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打击野生动物贩运的关键。联合国亚洲环境执法奖(AEEA)表彰亚洲公共组织和个人在打击跨境环境犯罪方面的杰出成就时,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在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方面的坚定承诺和集体努力。国家公园局与海关和中国海关总署反走私局于2021年11月在合作类别中获得了联合国亚洲环境执法奖。该奖项是针对一项联合行动,该行动没收了一件7.8公斤的大象象牙饰品,该饰品原定从法国经由中国运往新加坡。中国海关总署将线索提供给新加坡,国家公园局随后进行了控制下交付操作,将包裹交付给新加坡的收件人以识别买家。该饰品的买家和卖家目前正在协助调查。国家公园局野生动物法医中心的DNA分析确定该标本来自CITES附录I大象物种非洲灌木象。国家公园局野生动物贸易总监安娜·王博士也在联合国亚洲环境执法奖的性别领导力和女性赋权类别中获得了奖项。这是因为她在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方面的工作,包括协调多项执法行动,2019年创纪录地查获穿山甲鳞片和野生象牙。
(二)创新性利用法医技术打击野生动物走私者
2019年7月,新加坡当局在运往越南途中查获了8.8吨从刚果民主共和国运来的象牙,2021年8月交由野生动物法医中心兽医费尔南德斯的团队负责分析研究查获的动植物,该研究使用了逮捕金州杀手时采用的法医科学模式。这位美国连环杀手和强奸犯是通过使用技术追踪家谱被抓获的。检验团队也得到了巡逻新加坡边境的K9部队的支持,该部队受过检测货物中的象牙和穿山甲鳞片的训练,以及一份存放在新加坡植物园的木材种类目录。该目录中的木材标本被称为木质标本,可以与查获的木材进行比较,以帮助识别可疑木材并阻止非法伐木。
每个带到中心的植物或动物样本都以同样的方式处理。首先,科学家用液氮处理使其变脆,然后使用磁力压实机将样本缩小为粉末。然后,粉末沿着实验室白墙走廊前行。一台名为QIA Symphony的机器人机器从粉末中提取DNA——它可以在80分钟内提取90个样本——然后DNA在放大室中进行倍增以协助测试。如果样本是象牙,研究人员将DNA与基因参考图进行对比,以确认大象的物种和起源地。研究人员可以从重量仅为2克(不到1/10盎司)的样本中提取DNA,而且还可以从破旧的人工制品中提取出DNA,比如发现了40岁的鲸鲨。虽然象牙和穿山甲的缉获量占其工作量的很大一部分,但该中心也收到过犀牛角、鲨鱼鳍和海参。
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新加坡在保护自然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新加坡既通过与国际合作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又从点滴的生活常识出发教育引导人们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尤其是与野生动物遭遇后如何妥善寻求自保,而又不会伤及野生动物。新加坡政府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走出新加坡本土,探索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人类家园。■
【作者简介】朱凌威,男,江西新余人,南昌铁路公安局南昌乘警支队三级警长,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治安管理、公安管理。
张承先,男,江西余干人,南昌铁路公安局教育训练中心副主任,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西警察学院公共安全中心特约研究员,2016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中央国家机关法治人物”,研究方向:刑法、行政法、公安管理、公安教育。
欧阳嘉城,男,澳门人,澳门特别行政区治安警察局情报厅警员,研究方向:治安管理、警察管理。
(责任编辑:古静)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