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苏力 肖谦
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草堂派出所位于著名的浣花风景区内,辖区面积4.65平方公里,共有草堂路社区、送仙桥社区、芳邻路社区、青华路社区、琴台路社区5个社区,实有人口7.5万人。辖区业态分布具有医疗机构多、文博场馆多、城市公园多、重点部位多的特点,闻名全国的杜甫草堂、青羊宫都在辖区内。现有民警40人、辅警52人,为一级公安派出所。
近年来,草堂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党建+服务”这条主线,立足打造“格桑花开”“灼灼杜鹃”“清水芙蓉”“清香合欢”“红韵海棠”这“五朵金花”党建品牌,做实“三员、三联、三队、三合、三近”五项警务,筑牢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不断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草堂派出所党支部组织开展专题党课学习活动

民警在医院警务工作站进行矛盾纠纷调解

民警在社区走访群众

民警在社区了解社情民意
“格桑花开”做实“三员”文博警务
派出所辖区有送仙桥艺术城、西市古玩城、锦绣工坊、百花潭古玩艺术品市场这四家古玩市场,商铺600余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是西南地区最集中的古玩集散交易地。随着古玩行情见涨,艺术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和游客。针对送仙桥古玩艺术城、锦绣工坊古玩艺术城的实际情况,派出所以党建为纽带,设立“格桑花开”警务工作站,积极开展社情民意收集、隐患排查、纠纷调处、文物贩卖线索排查等工作。
建立商家信息员队伍。为有效解决派出所民警与全国各地商家从业人员之间语言不通、习惯不同、沟通困难等一系列难题,草堂派出所优选商家从业人员作为信息员,协助社区民警在辖区开展法治宣传、治安防范及清查工作,努力提高商家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积极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
建立专家品鉴员队伍。依托辖区文博场馆多的优势,聘请了四川省博物院、四川省诗书画院及四家艺术城的专家组建立了古玩、书画专家团队,协助民警开展纠纷调解工作,解决矛盾。来自江苏的王先生在送仙桥艺术城花费8万元购买了一幅字画送给父亲作生日礼物,后因价值认定与店方产生纠纷。在诗书画院专家的参与下,纠纷得以圆满解决。2020年以来,专家品鉴员队伍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79件,满意率达99.7%。
建立人民调解员队伍。吸纳艺术城积极分子、物业管理人员、商家从业人员成立人民调解员队伍,形成调解合力。在此基础上,社区民警新推出“三杯茶”调解法,“以茶为媒”搭建与百姓的沟通桥梁,泡好“亲民、解忧、暖心”三杯茶,让纠纷在茶香中化解。
“清水芙蓉”做实“三联”护医警务
派出所辖区有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10家,其中以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体量最大,院区面积近3.6万平方米,院内有医护、工勤人员7000余人,每日挂号问诊的病人和进出医院的流动人员多达20000人次,住院病人近3000人。“针对实际情况,派出所建立‘四川省人民医院清水芙蓉警务工作站’,并将警务站打造成了治安情报信息收集、纠纷调处、法律宣传、服务群众的阵地。”在草堂派出所工作16年的派出所所长罗元介绍说。
实施党建联建。“警务蓝”携手“天使白”开展了“蓝白相映”党建联建,加强日常交流,定时举办交流会,就医院治安管理、风险隐患进行座谈交流,针对医院内的各类小纠纷发扬“枫桥经验”的优势,实行民事纠纷“就地接、就地调、就地了”。
实行纠纷联调。派出所联合省医院组建专家调解团队,做好“就地解决”,维护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家住双流的李先生在某医院进行了手术,术后李先生认为手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与医院发生纠纷。后在派出所以及省医院专家的联合调解下,该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开展服务联动。派出所将居住证、户籍、出入境、证明出具及车驾管业务办理延伸至警务站,为医护工作者、患者及患者家属提供方便。自警务站成立以来,实现了区域总警情三年下降32.7%以上,医患纠纷下降45%。
“灼灼杜鹃”做实“三队”景区警务
草堂派出所辖区历史文化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传承千年的旅游胜地杜甫草堂和青羊宫,还有成都市最大的城市公园浣花溪公园以及巴金《家》中的百花潭公园。辖区每年接待的游客过百万,警务工作趋向“假日化”。
随着景区的外来游客、境外游客及流动人口逐步增加,加之环境整治、地铁建设以及行政区划调整,草堂派出所辖区社会矛盾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等特点,警务工作也日益向“假日化”发展。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寻人找物、旅游纠纷等“小微”警情占据了多数。为优化景区警务,护航旅游发展,派出所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杜甫草堂灼灼杜鹃旅游警务工作站”,主要负责巡逻防范、维护景区治安、化解涉旅矛盾纠纷、接受游客报警求助以及近距离为游客服务。
打造“萤火虫”护卫队。针对辖区公园附近夜间锻炼群众众多的实际情况,草堂派出所联合浣花溪附近的夜跑团38名夜跑成员成立了“萤火虫”夜跑护卫队。夜跑团成员包括公司职员、医生、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派出所还为队员制作了专属的标识。自成立以来,“萤火虫”夜跑护卫队共上报各类情报信息102条,为维护辖区平安赢得了工作主动权。
建立“寻香道”联盟队伍。派出所发动浣花溪公园、百花潭公园、文化公园从业志愿者、安保人员73人组建了“寻香道联盟”。“寻香道联盟”在民警的带领下穿梭在辖区的每一个公园,开展巡逻防控宣传工作,坚持“警保联动、全天值守”,实现“警随客走、客在警在”,用警灯闪烁护航景区平安。2023年4月,从外地来蓉的李女士带着母亲和弟弟来杜甫草堂游玩时,年仅7岁的弟弟走散,李女士找了一圈未果后报警。在警务站民警的帮助下,走散的弟弟很快被顺利找回。
打造双语调解队伍。为解决景区涉外游客纠纷语言不通问题,派出所选拔英语水平较好的人民调解员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英语讲解员,推出“双语调解服务”,让双语调解走进了景区。
旅游警务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共接受游客咨询求助235人次,共处理涉旅纠纷67起,累计为游客找回各类遗失财物价值近10万元,为家属找到失散人员12人。
“清香合欢”做实“三近”社区警务
青华社区位于浣花风景区,面积0.8平方公里,东靠草堂北路,南邻杜甫草堂,西至二环路,北接清江东路,有住户8251户,居民20539人。小区院落大多修建于2000年左右,主要为单位住房和宿舍,人员复杂且流动性较大。派出所党支部始终注重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积极推动为群众办实事,积极探索“三近模式”,不断增强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就近出警护平安。辖区5个警务室按照“1+3+N”模式,配备民警、辅警及综治巡逻队员、网格员。打破过去警力“大轮班”值班模式,社区民警就近接处警,管理实有人口,收集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秩序,服务辖区群众,实现了由“下社区”向“在社区”的转变。同时,派出所坚持囤警街面、显性用警、科学布警,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强力震慑街面犯罪,让警灯闪烁成为群众心中温暖的光。
近听民意提质效。派出所积极构建基层治理“蛛网”体系,综合指挥室为“蜘蛛大脑”发挥总协调作用,5个警务室为“蜘蛛网”,辖区社区党员、楼栋长、门卫、保安环卫工人组建的“蒲公英”群众信息员队伍为“蜘蛛肢脚”,触网渗透到辖区各个角落,形成全覆盖、高效率的为民网格体系,确保把网格内群众的“急难愁盼”等问题摸得清、收得上,同时想办法、出实招、尽全力、解民忧、纾民困,为民办实事。派出所针对辖区投诉量大、违法行为较难取证、易引发群体性舆情的电瓶车租赁、法律咨询服务、古玩字画销售、职业证书获取服务等新型业态模式的监管痛点与市场监管所进行双所联动。不久前,派出所与市场监管所对辖区一家警情多、投诉多的电瓶车租赁公司进行了联合执法。2024年以来,草堂派出所与相关部门联动执法11次,为群众解决问题10余件。
贴近服务加速度。通过深化智慧警务应用配备的智慧警务一体机,支持户政、交管、出入境等多个业务,可以满足群众“自助办、快速办”的需求。家住青华北一街的李大姐在青华社区生活了十几年,2023年因为门楼牌变更需要向派出所提交申请,她听说旁边的青华路社区警务室就能办理,便过来碰碰运气。正在引导群众办理业务的社区民警闫勇了解情况后,现场指导李女士完成了相关申请的填写。“我家距离派出所2公里,一去一回就得花上小半天时间。有这个警务室太方便了,只要提交申请,回家等结果就好了。”李大姐对开设在家门口的警务室赞不绝口。
“红韵海棠”做实“三合”河道警务
草堂街道辖区河道总长度近10公里,有干河、南河、浣花溪、肖家河、蒋家堰等7条河渠。针对辖区河道管网多的特点,派出所党支部联合水务局、街道办等党组织打造了“诗圣党建联盟”,整合党建资源形成全方位应对机制,建立“红韵海棠河道警务室”,实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支部联动的融合质效,让警情预警更加高效、矛盾化解更加及时、服务群众更加便利。
合执法之力顺民意。为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资源违法行为,有效遏制非法捕捞等违法活动,派出所河道警务室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河道治理。2024年,草堂派出所抓获非法捕渔嫌疑人11人,刑事处罚10人。同年,草堂派出所河道工作得到了四川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全省通报表扬。目前草堂派出所河道警务职能已拓展到非法排污、垃圾监管、水上救护和生态宣传等领域,范围辐射辖区全部7条河渠、10公里河道,有效保护了“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胜景。
合救援之力护民安。草堂辖区河网众多,落水、溺水事件时有发生,派出所成立“河道义警”,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辖区居民组成,在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不定期对辖区所有的河道进行巡河以及进行法律宣传。对于日常发生的落水事件,“河道义警”配合派出所以及消防队进行救援。2024年11月20日上午10时59分,草堂派出所民警宋林与辅警冉建军巡逻至浣花滨河路55号附2号处时,发现一女孩落水。辅警冉建军不顾严寒跳入水中将女孩救起。冉建军跳水救人的事迹得到周边群众的交口称赞。
合服务之力暖民心。派出所以“一杯水”为媒,联合社区搭建起服务群众的“彩虹桥”,切实打造出独具辖区特色新“枫景”。派出所依托警务室联合社区打造了春雨驿站,一台饮水机、一个微波炉、一把椅子是驿站的标配,让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有乘凉、取暖、休息的地方。2022年,“深化落实河道警长制,精准助推河湖治理”——草堂派出所河道警务室被评为“四川省2021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