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瀚
派出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在所有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又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建设高素质的派出所队伍和高质量的派出所工作,才能建设起强大的公安队伍和强有力的公安工作。近年来,合肥市公安局以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始终将派出所建设置于优先发展、优先保障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激发派出所生机和活力,以此来带动、促进整个公安队伍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一、延伸教育培训机制,确保派出所风清气正、生机勃勃。派出所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派出所队伍素质如何、形象怎样,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整体形象,直接影响着警民关系。合肥市公安局坚持以警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培训融入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派出所民警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有效激发派出所民警队伍的活力,努力为派出所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开展了“从警为什么”、“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等核心价值观系列讨论活动,引导全警深化“忠诚、公正、尚学、奉献”的合肥公安精神;牢固树立“文化育警”理念,定期举办“合肥公安讲坛”、文艺会演、警察体育大会及贴近警营生活的文体活动。在这种大环境下,广大派出所民警自觉矫正、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凝聚力,熏陶和培养了高尚情操,队伍风气和整体面貌明显改善。同时,不断完善分类培训体系,常态化开展以学政治理论、学纪律作风、学科技知识、学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 “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组织岗位资格认证、战训合一、科所队长培训,解决了民警知识脱节、本领滞后、能力欠强的问题。在重大活动安保、处置群体性事件、接处警等工作中,派出所民警执法底气更足、管事率进一步提高。
二、严格信息采集机制,确保派出所支撑全局、服务全警。基础信息采集、更新、维护是一项根本性、源头性工作,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严密社会管理的基础,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2010年,作为合肥公安工作的夯实基础年、巩固提高年,合肥市公安局紧扣“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梳理出7大类140项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运作、倒计时推进。特别是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半年时间开展基础信息质量“回头看”活动。工作中,广大社区民警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业务本领,全面核查实有房屋,包括工棚、临时建筑、废弃空置建筑等情况,全面采录入住和从业人员信息,新增人口285.9万人、注销121.6万人,新增房屋84.1万套间、注销22.8万套间,新增单位8.7万个、注销1.1万个,并保证更新维护率达90%以上,为各项公安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广大社区民警全面履行职责,搜集各类情报信息2.2万余条,化解矛盾纠纷700余起,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采集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
三、完善警力下沉机制,确保派出所盘活资源、警务前移。在警情高发与警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下,派出所民警每天被警情牵着鼻子走,没有时间和精力与群众沟通。合肥市公安局从转变警务理念和策略入手,大力挖掘内部潜力,盘活警力存量,有效提升了派出所警务基础能力和整体实战能力。规定新进民警一律到基层一线工作,机关进人一律从基层公开选调。三年来,市区新增加的1116名民警全部分配到基层一线,分流特警也全部分配到基层所队。目前,市区派出所警力占分局总警力的57.1%,比2005年年底增长13.8%。为保证社区民警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实,派出所实行社区民警不参加白天值班,实行弹性工作制;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勤务模式,值班民警、户籍民警落实首接责任制;对警卫和重大安保活动组织武警和保安参加,对各类群体性事件均由特警和战训队处置,原则上不从派出所抽调警力。派出所警力解放后,民警主动走出办公室,走向基层,实现由静态型向动态型、被动型向主动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三个转变,通过开展警民恳谈、警企恳谈、警民相约警务室及“访平安”等活动,社会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确保派出所依托社会、反哺公众。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是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处在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最前沿。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我局积极争取党政之力、部门之力和社会之力,大力推进派出所社会管理工作。乡镇街道和派出所联合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对各类民事、治安纠纷进行联调联处。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各区县建立了一批财政出资聘请、公安管理使用的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和专职巡逻队,社区防控能力整体提升。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针对赌博游戏机问题整治难的情况,积极建议由市综治委牵头,各部门联手整治,1416家赌博游戏机室主动拆除赌博机并承诺不再经营。同时,通过组织市区所有派出所所长分批到江、浙、沪、粤等先发地区挂职锻炼,加深派出所所长对公安工作发展趋势、现代警务机制、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派出所积极学习先发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主动争取街道乡镇支持,组建治安巡逻队,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看楼护院、义务巡逻等活动,全市仅楼道长就达1852人。通过一系列依托社会的管理措施,确保派出所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09年,合肥市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为96%、97%,均高于全省平均值2个百分点。
五、落实政策倾斜机制,确保派出所拴心留人、保障到位。确保派出所队伍活力的长久不衰,需要政策的引导和保障。合肥市公安局始终按照“政策向基层倾斜”的思路,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条件办事、能够安心干事。常态化开展了跨警种、跨部门、跨区域的民警交流轮岗工作,2008年交流民警数占市区警力1/4以上,其中派出所交流民警数占交流民警数的33.4%。坚持干部从基层出,2009年以来,提拔的领导干部中,有派出所工作经历的占50.7%,新配备的科级非领导职务中,派出所占49.5%,有的优秀社区民警已享受了副处级待遇;建立了“一案一奖、一事一奖”制度,受到市公安局以上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中,派出所占65%以上。2010年,在全局范围内对50个科职职位公开竞岗,将政治理论、法律知识、信息化应用、体能、警务技能作为资格条件,派出所民警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同时,在经费保障上,对派出所等基层民警保险费用、体检费用、聘用人员工资、办公用房租金、监控线路租赁、基础建设修缮等开支,由市公安局统一拨付;根据基层所队工作实绩,为基层核拨绩效经费,近三年来基层所队公用经费年增幅达63%。
六、严格监督问责机制,确保派出所责任明确、执行有力。随着管理制度的增多,作为保障机制运行的监督考评问责机制必须加以完善。为此,合肥市公安局制定、修改了31项执法监督管理制度,编制了大型活动安保、治安集中整治等警务活动执法执勤手册,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规范了执法执勤行为。建立了民警和执法单位执法档案,划小责任单元,实行执法过错终身问责制。在派出所等基层执法单位值班室、讯问室安装了监控探头,为执勤执法民警配备了现场执法记录仪;建立了案件质量五级审核把关制度、案件审核不同意见备案制度。通过严格监督和公开执法,派出所民警责任心和工作执行力进一步提高,执法执勤行为进一步规范。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局长)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