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对策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1/3/3 16:07:50浏览次数:17493
|
文·郑家齐 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做好新形势下派 出所工作的根本保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通过开展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可以为派出所工作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也可以动员更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提高派出所整体工作水平。 由于派出所时刻处在化解矛盾冲突的最前沿,与执法和管理对象发生矛盾的现象日益增多,维护和保持和谐警民关系面临着严峻挑战,警民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日益增多,降低了派出所执法公信力和亲和力,也损害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警民关系之所以出现不和谐之音,主要是因为警民之间缺乏交流,部分民警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少数派出所民警中存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业务能力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办理案件拖拖拉拉,甚至存在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办关系案、人情案等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此外,公安机关内部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状况下,工作的高负荷、高风险,使民警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工作效率。背着压力做工作、带着情绪接待群众,不可避免地影响警民关系和谐。 构建新时期的和谐警民关系,我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派出所民警能力素质建设。加强派出所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和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培训,打牢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重点对派出所领导班子进行专项轮训,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要加强做群众工作的专门培训,按照“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要求,分期分批地对派出所民警进行轮训,不断提高基层民警的执法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开设专题培训课程,将群众工作能力、公共关系理论、应对媒体技巧等纳入培训内容,增强基层民警公共关系意识和危机应变能力,提高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的本领。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以良好的作风和警风取信于民,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一是严肃查处民警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对“五条禁令”、内务条令等警规警纪执行情况的专项督察,严厉查办公安民警为“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以及插手经济纠纷,利用职权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坚决防止不作为、乱作为以及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着力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二是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出台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超时默许制。三是推行“劝告式”等人性化执法模式。坚持“理性、平和、人性化”执法理念,做到“一提示、二警告、三处罚”,对情节和社会危害性轻微的一般性违法违规问题,能够通过劝告达到阻止和消除危害的,一般不作处罚,最大限度地追求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四是全面开展户口清理整顿。组织开展全市公安机关户口清理整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户口和居民身份证问题。对以往因自身工作中失误,造成部分居民户口丢失的,及时补办常住户口;对超计划生育、非婚生育等原因未落常住户口的小孩,及时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对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后未落户的,认真帮助解决。五是认真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紧密结合公安执法、管理和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爱民实践活动。贴近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紧紧抓住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强化日常管理,因地制宜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六是深化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和驻村民警的作用,推动民警进社区、入农户,零距离服务群众,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在警民之间拆除“隔心墙”,架起“连心桥”。 加强舆论引导。贯彻落实《公安机关新闻危机处置预案》,按照紧急情况下新闻危机处置程序、方法和职责,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选配好网评人员,强化舆论引导。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组织派出所民警,开展“警民恳谈”、“警营开放日”、“当一天警察”等活动,建立“网上警务室”,大力推行网上办公、服务新举措,让人民群众近距离了解派出所工作,亲身感知公安民警的酸甜苦辣,在警民互动中理解、支持公安工作,密切警民关系。建立“开门评警”机制。全面落实“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要求,推行派出所所长每半年一次、社区和驻村民警每季度一次向辖区群众通报工作制度。窗口单位全面设立服务群众满意电子评价器。把警民关系纳入日常考评,贯彻落实《公安机关接受群众评价办法》,把群众评议结果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 (作者系安徽省安庆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