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鸭绿江畔边陲小村庄——吉林省临江市六道沟镇宝山村,只要提起宁忠伟,大家都知道是那个“热心肠的边防警察”。路上跟他打招呼时,村里人都亲切地喊他“宁啊、小宁、忠伟”。
从2005年主动申请调到宝山社区警务室以来,宁忠伟已在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庄待了12年。在这里,他从一名青涩的军校毕业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教导员,也从乡亲们眼中的“外来户”变成了“自己人”。
12年里,宁忠伟有几次机会可以调到交通更便利、条件更好的地方,但都被他婉拒了。在他眼里,“乡亲们的认可比繁华世界更重要”。
12年零大案、零危情
“这么个毛头小伙子,能不能做好?”12年前,宝山村支部书记高月壮第一次见到宁忠伟时,这个疑问一下子浮了上来。
高月壮的担心不无道理。皮肤黝黑、高高瘦瘦、一脸憨笑的宁忠伟刚刚从军校毕业,面临的却是一个捉襟见肘的局面:他来之前,这里刚经历撤乡并镇改革,原来的宝山公安分局被撤销,六道沟镇派出所在宝山村设立宝山社区警务室,人员从原来的11名公安民警变成了宁忠伟一名边防警察。
一个人要完成11个人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更让他觉得难办的是,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远超出他的预料。
上任后不久,宁忠伟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村民老谢因为邻居老刘编篱笆时多占了自家前院的一块地,说了几句难听的话,两家就这样起了纠纷。宁忠伟来到地头苦苦相劝却没什么效果,一下子“蔫了菜”,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时,只见村支部书记高月壮招呼着:“老刘、老谢,你们都来瞧下资料,这院子的地本来是公共的,要是因为这点事伤了感情,那村里就先收回来吧!”一听这话,两人赶紧解释:“我们都是老邻居,没啥大事!”
一场矛盾就这样化解了,但宁忠伟心里五味杂陈。当晚,他把高书记请到警务室,足足请教了五六个小时。高月壮的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不走破几双鞋,你就不懂宝山。”
宝山社区的五个自然村20个社,分散在长白山林海腹地的沟沟岔岔里。宁忠伟知道,只有了解群众的情况,才能为他们解决问题。根据规定,普通民警每月走访60户算合格,而他每月走访二百多户,不到一年,他走遍了所有住户。
时间久了,宁忠伟骑坏了三辆配发的自行车,后来舍不得骑车,他就经常搭乘过往车辆走访,“货车、卡车、拖拉机都坐过,牛车也坐过”。最后,辖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稚嫩学童,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为群众办证、拍照、送户口本、调解邻里纠纷,逐渐融入了村民的生活,也赢得了乡亲的信任。宝山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民取钱要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六道沟镇。后来,得知宁忠伟要去六道沟镇办事,村民们会把银行卡和密码告诉他,请他代为取款。
12年里,宁忠伟出警、走访的路程累计超过八万公里,他的辖区12年零大案、零危情。“现在,他已经成了宝山村缺不了的人,成了大家心中的一员。”高月壮说。
……
(摘自《中国青年报》 2017.12.6 王达 文)
……
详见本刊2018年3期
编辑:警察文摘----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