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文剑
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构成部分,但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常常形成考核难、管理难、提振士气难、有效发挥作用难的“四难”局面。今年以来,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紧紧围绕提升社区警务“三率”(社区民警知晓率、社区警务工作满意率、居民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百分率),大胆探索创新“互联网+”工作模式,勇破“四难”瓶颈,通过有效推进社区民警下沉社区,提升社区警务效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据统计,近两个半月来,全局社区民警开展了292人次“四防宣传”、117次治安状况通报,社区民警进入96所中、小学、高校内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课程及消防应急演练等,提升了社区群众知警率、满意度。据最新公布的全重庆市1-4月民意监测结果,我区公安局警务责任区民警熟悉率、见警率、社区工作满意度三项指标与去年同比分别提升了12.17、24.75和29.07个百分点。
问题导向,提前研究部署
针对江津区责任区民警“三率”民调成绩在全市排位靠后、社区警务工作普遍漂浮的情况,我们决心积极努力,迎头追赶,改变落后状况。为此展开了专题研究,讨论推动社区民警切实下沉的对策。经过基层调研、寻找症结、剖析难点,我们决定借助科技力量,大胆探索创新“互联网+考核+管理”的工作模式,对社区民警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真真正正提升社区警务“三率”。
3月初,《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作为区公安局正式文件下发,由此开始了社区民警新型考核模式的试水。
直观考核,倒逼民警下沉
以往的基础工作考核,主要通过查看网上信息录入、纸质档案信息记载来了解、考核社区民警工作开展情况,致使一些社区民警习惯停留在办公室打打电话,指挥辅警完成网上录入、填写纸质档案,当二传手,当“翘脚老板”。
新的考核方式,特别是对基础工作的要求有了重大突破,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性指标:每个社区民警每月至少开展1次防范宣传教育,每季度进行1次治安状况通报,每学期在辖区各学校(含中、小学及高校)分别上至少一次法制(安全)教育课程;每次宣传,受众不得少于30人,宣传须有针对性,主要以防火、防盗、防骗为主;每次防范宣传教育时,须录制短视频实时上传区局“治安管理”微信工作群,将视频资料作为考核依据,与每日汇总、每月展示、每季度通报、年终与单位及社区民警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上传视频,公布在工作群里,这种考核方式无疑对社区民警是一种激励,无形之中倒逼社区民警“走出去、沉下去”,花更多时间与社区群众见面、沟通,一方面敦促了“不爱动”的社区民警,另一方面也能让踏实肯干的社区民警有了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借鉴的机会。
公开公平,促进学习交流
防范宣传工作小视频上传微信工作群的方式,使区局对社区民警的考核、管理更加公开、公平,所有群内的社区民警、辅警、分管领导等成员都能相互查看、监督,区局也能及时了解每一位社区民警开展工作的情况,客观、公正评价社区民警,指导改进工作方法和技巧。社区民警也能通过微信群学习、借鉴、交流工作方法,直观地学习到优秀社区民警好的工作经验与做法,既达到了相互取长补短、提升工作技能的目的,又逐渐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注重细节,全面提升绩效
区局落实专人负责每日查收社区民警上传的工作视频,并逐一审核指导。一是每次的防范宣传教育,尽可能扩大宣传面,形成声势,吸引过往群众停留关注,促使社区民警多走、多讲、多自荐,争取早日走遍辖区村居,成为群众心中的“熟人”“好人”“贴心人”。同时还尽量杜绝工作走过场,敷衍了事的情况发生;二是要求“有视频有真相”,短视频中必须有社区民警开展工作的影像,视频画面、声音能体现防范宣传的部分内容,无关的工作视频、辅警替代开展工作等情况均不予认定;三是注重宣传内容具有针对性,强调宣传应根据对象的不同,在散发的资料、宣讲的内容等方面都要有所不同,才能提升防范宣传的社会效果。区局在查看工作视频时,会根据民警所宣讲内容、受众类别,予以倾向性指导。通过注重诸多细节的落实,较好地规范了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大大提升了整体工作效能。
形式多样,亮点精彩纷呈
该考核机制运行几个月来,240人的工作群,每天都能收到社区民警至少10余条工作短视频,治安防范宣传工作呈现“百花竞放”的良好态势。有的社区民警利用放学时间,手持喊话器在校门口向家长、孩子宣讲;有的借企业开会之际,穿插“民警普法”环节;有的利用赶场日散发传单、讲解防范知识;有的利用院坝会,结合辖区发案开展生动宣讲;有的走村入户逐一宣传;有的深入校园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亮点精彩纷呈,民警与社区群众的距离也在逐步拉近,群众对社区民警的知晓率、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
(作者系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副局长)(陈燕 整理)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