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张英民
2022年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全面落实公安部加强派出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坚决打破理念桎梏,全面扫除沉疴积弊,强力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通过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等务实举措,着力建设“耳聪目明”的智慧公安,激活了公安机关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初步实现了基层实力更强、警务效能更高、服务群众更优的良好效果。
警力用在“刀刃”上,2271名警力下沉充实派出所力量 夜晚,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灯火通明,巨大的电子屏正不停地切换着画面。“巡逻车组,防洪纪念塔附近有警情,请速出警。”从哈尔滨市公安局政治部“下沉”到道里分局尚志街派出所的女民警曹珊正在认真派警。
曹珊是哈尔滨市公安局下沉基层2271名警力中的一员,10月10日,是她到派出所工作的第200天,从最初“忐忑顾虑”到如今“如鱼得水”,用她的话说:“身处警务工作前沿,这种越来越‘接地气’的感觉,为我带来了更大的动力。”
2022年年初,哈尔滨市公安局在全方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派出所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结合能力作风建设,直面公安工作“痛点”——“头沉、腰粗、尾巴紧”的警力配置现状,通过大力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全力推动警力向派出所倾斜、向社区前置,以“警力下沉”破局,走出“两队一室”建设的“先手棋”。
3月中旬,哈尔滨市公安局率先在直属单位启动警力下沉工作,网安支队26名民警第一批充实到基层派出所;警务保障部11名民警积极响应市局党委决策部署,纷纷递交申请书,主动申请到基层派出所工作,立志献身基层,建功一线。各机关、警种、分县(市)局闻令即动,迅速落实市局党委要求,将“警力下沉”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落实落靠。在两级机关的全力推进下,仅用1个月时间,全局共有1015名民警和1256名辅警相继充实到基层派出所,使全市基层警力占比迅速超过分局总警力的50%,且无一“回流”。
随后,优化警力资源、派出所机构整合、加强所班子建设举措接踵而至:根据民警年龄结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择优定岗,配齐配强“两队一室”岗位警力;全力推进派出所合并、撤销、变更,尽快实现基层派出所资源整合最优化、警务效能最大化;统筹派出所班子职数配备,按照忠诚可靠、素质全面、担当作为、公道正派的标准,提拔调整派出所领导班子……基层警力“疲于奔命”的局面很快得到扭转,人力的优化配置为全面推进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下沉民警之“活水”,补基层工作之短板。来自四面八方的下沉警力,纷纷登上崭新舞台,以各具特色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创新思路,“亮相”基层,注入“活力”。
4月4日,是原法制支队民警李洋终生难忘的一天,因为他亲手侦办了自己负责的第一起案件。凭借丰富的法制工作经验,他快速发现一串电诈线索的重要疑点,协同战友连续奋战两天两夜,挖掘出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关键性证据,并与新同事并肩作战,将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捕归案。李洋说:“以前在法制支队都是为办案人提供阅卷帮助,现在自己就是办案人,心情很不一样,责任感、成就感更强。”
在推进警力下沉的同时,哈尔滨市公安局两级机关坚持将警力下沉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步发力:逐一开展谈心谈话,卸包袱、鼓干劲,从思想深处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政策倾斜,深入落实职级待遇晋升政策,对自愿下沉的民警提高政治待遇;教育培训,通过“师徒结对”“业务互助”“背篓送教”,为下沉民警提供业务支持;此外,典型选树、从优待警、硬件保障等多项举措一一铺陈开来,为下沉警力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角色、建功新岗位,提供全方位支撑。
创造性推出“1520”工作机制,助推“两队一室”警务运行规范化
2022年3月,哈尔滨市公安局党委组织成立市、区两级“强所办”,汇聚深谙公安派出所业务的专家型领导和民警,围绕“两队一室”改革,研究制定旨在“重塑机制、再造流程、提升效能”的系列工作规范。
哈尔滨市公安局立足深化基层警务模式改革,强化配套机制建设,深度谋划,结合地区治安形势特点,创造性推出涵盖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总体框架、职责分工、实施细则的“1520”机制,在深研细究中出台并下发全局。
“1520”机制构建起科学精准、齐全完备的派出所基础工作框架体系,按照“做专、做强、做精”的思路,健全了“一室牵动两队、两队支撑一室、两队互为协同”的警务架构,进一步明确了基层派出所“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的职能定位,从组织、科技、人员、业务等方面强化警种支援保障,最大限度地确保“两队一室”起步平稳、运行高效、融合互通。
“1520”机制,包含解读改革指导思想、任务目标、步骤安排以及“两队一室”运行模式等宏观问题的1个指导意见;涉及“两队一室”警力、职责、考评及巡逻防控、窗口服务等派出所核心业务的5个工作规范;指导派出所民警建立“群网”“扫楼”清查、“钉钉”打卡、值班备勤、入户走访、信息采集等20类工作细则。
2022年8月,香坊分局六顺街派出所经历了“两队一室”实体化运行后的首次检验。
8月3日16时许,香坊分局六顺街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接到110指令:辖区发生严重打架警情。指挥室民警立即指派在附近巡逻的案件办理队民警赶赴现场。民警通过4G执法记录仪将现场影像回传指挥室并开展现场调查。经视频分析发现,嫌疑人手中拎有某商家购物袋。社区民警立即将这一情况和嫌疑人影像发至“群网”,运用多种侦查手段,快速锁定嫌疑人身份及住址,仅用3小时就破获了这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
这是哈尔滨市公安局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后,派出所日常执法办案的一个缩影。“各警种衔接紧密,巡逻车组、社区群网、智能平台互相补位,充分发挥出‘两队一室’在合成作战中‘一点有事、整体联动、高效处置’的巨大威力。”六顺街派出所所长张大辉说。
“1520”涵盖了派出所工作的26个规范,牵涉面广,内容繁杂,文字总量近4万字。如何让民警在短时间内入心入脑、消化吸收、运用自如?
为此,新闻宣传、教育训练、户政等部门联合制作了警种支援教学视频,通过警情模拟演练,细化处置场景,明晰处置流程,明确警种职责;开办12期的“户政大讲堂”,以视频会议方式详解“1520”机制,对派出所民警办案、服务、巡逻中遇到的难点,答疑解惑,全程指导;区、县(市)局分管副局长、派出所所长、兼职教官纷纷登上讲台,以案释法,送教一线;香坊分局的“图表书考”,将“1520”以流程图、考核表、任务书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民警使用记忆,广受好评;平房分局依托“钉钉”微课堂,形成“学习网上学、理论网上考”新模式,确保民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自学“充电”;而以东莱街派出所、六顺派出所为代表的广大基层派出所,相继通过早会、“夜校”,组织民警集中学、突击问、考试比、竞赛练……一系列“实打实”的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持续强化了民警对“两队一室”新机制的理解、记忆、掌握、实践。
此外,哈尔滨市公安局通过持续调研、拉动演练等方式,反复检验该机制的实际运行效果,并逐步调整,不断完善,使其真正成为贴合实战、指导工作、激发动能、释放活力的“善策良方”。
以实战为引领,“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全面铺开
哈尔滨市公安局迅速铺开“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模式,从组织、科技、人员、业务等方面,全面强化警种支援保障,最大限度地确保“两队一室”起步平稳、运行高效、融合互通,有效激发了派出所的工作活力和战斗力。
坚持实战引领,优化升级勤务模式。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精准研判、精确指挥,社区警务队立足社区、掌控阵地,案件办理队有效防范、依法打击,形成了“一室牵动两队、两队支撑一室、两队互为补充”的基层警务格局。
做专社区警务队,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派出所所长兼任街工委或乡镇党委副书记,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或副主任,社区民警与社区干部互动互补,互通互融,捆绑工作。
做强案件办理队,锻造执法“办案尖兵”。案件办理队民警专门负责本辖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侦查、调查工作,努力实现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好控发案,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做精综合指挥室,打造警务“最强大脑”。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发挥“指挥中枢”作用,做到超前预警、动态感知、扁平指挥、科学布防,派出所合成作战能力和警务资源使用质效大幅提升。
“让民警扎根社区、融入群众,确保社区治理实效。”这是哈尔滨市公安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为此,哈尔滨市公安局党委创新推出了“钉钉打卡”“14+N群网”“日常扫楼”“冰城红警”等多个“深耕”社区的新举措。
“钉钉打卡”让社区民警由“下社区”到“在社区”。在新的警务模式下,为确保社区民警80%以上时间在社区,哈尔滨市公安局创新制定《钉钉打卡签到工作机制》,依托阿里巴巴“钉钉”软件,对民警进行精准签到,有效解决了基础工作不实、社区民警下片难问题。
“以前,接案子、跑社区啥都干,分工不细,心思不专,工作抓不住重点;现在,每天就围着社区转,入户走访、安全防范、服务群众……和老百姓越熟,工作就越好干!”呼兰分局原野派出所吉祥社区民警张军战说。
“钉钉打卡”把民警“钉”在社区,而任务目标则把民警的心“钉”在社区,令出警速度更快、社区治理更细、服务质量更优。
“14+N”群网给民警“赋能”,为百姓“添利”。“把手机里的‘群’用起来,用‘群’的力量来维护安全。”这是哈尔滨市公安局党委创新研发群网工作机制的初始动因。“群网机制”要求民警充分依托社区副书记、副主任身份,分层次、分行业、分类别建立工作群,主动用群、严格管群、规范督群,并充分整合“冰城红警”群防群治力量,全面开展基础建设、服务群众、就近处警、化解矛盾等工作。
近年来,穿警服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毛洪亮成为阿城区河东街道市场社区的“网红”。因为社区各行各业的人都通过不同的群,结识了他,求助于他,也帮助了他。通过群网,他将最新掌握的信息登记入库,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办理了低保和医保,劝导居民自觉拆除了多处违建,化解了居民王先生和楼上邻居多年的矛盾……他形容说:“社区民警就像一个忙碌的蜘蛛,以己为圆心织起一张大网。”
常态“扫楼”,扫除隐患“最后一米”。坐落在先锋路469号的13号公寓是嵩山辖区的治安乱点,日租房多、人员流动快,成为滋生治安隐患的温床。5月19日,道外分局嵩山路派出所民警在该公寓楼排查时,发现一家公司大门敞开,一些年轻女子正拿着话术稿,对着清单打电话。经调查,这里竟是一处电诈窝点。
《派出所日常扫楼清查工作机制》要求民警以扫黄赌、反电诈、清集资、除隐患为重点,定期开展“扫楼行动”,拉网排查商圈、写字楼、外来人员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对治安乱象露头就打。“以前看见小区人来人往,我们都提心吊胆,经过警察的综合整治,现在放心多了。”13号公寓居民张先生说。
此外,《社区民警与社区干部协作机制》《社区民警入户走访工作机制》《“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机制》《联保联防工作机制》等,也对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一一细化,使工作了然于胸、有的放矢。
推出保障下倾,强化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
统一的腰线、明净的窗户,白墙蓝牌映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抬眼望去,松北分局祥安大街派出所外观标识醒目,整齐划一;室内服务大厅明亮宽敞,各功能区设施齐备、舒适温馨。“现在的环境比之前好多了,不但所容所貌变化大,民警办公、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祥安大街派出所所长朱晓野说。
在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中,哈尔滨市公安局切实按照“强基固本”战略导向,积极争得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保障下倾强势推进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公安部《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要求,以“实用、耐用、够用”为原则,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公安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飞跃式”提升。
在硬件建设中,哈尔滨市公安局统一了全市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悬挂色彩、样式一致的公安标识;在派出所内部,设置功能齐备的办公区、接待区、服务区、办案区、休息区等。各功能区实现物理隔离,最大限度地方便民警办公、群众办事,确保执法活动安全、规范、有序。
小到洗衣吃饭、细到读书健身、精到休息娱乐,哈尔滨市公安局全方位谋划推进派出所生活设施建设,一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健身房、阅览室、食堂、淋浴间、洗衣间、休闲区等在全市公安派出所“落地开花”,相继建成投用,城区派出所全部实现“一警一床”、农村派出所实现“一警一房”的建设标准,充分调动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民警的进取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完成新建、改建、扩建派出所125个,其中千米以上派出所达46个。
“以前办公室狭小,现在空间大了,环境好了,硬件软件设施都十分完备。每天在整洁、明亮、温馨的环境中工作,让我精力倍增。派出所真成了咱的‘民警之家’。”平房镇派出所民警吕志强说。
此外,以朴实、整洁、温馨为主基调,哈尔滨市公安局科学指导全市社区警务室的建造升级,经过紧张施工,1149个具备“服务区、装备区、调解区”三大功能的社区警务室,完美融合“标准化与个性化”“美观与实用”特色,迅速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广大社区民警则以警务室为“根据地”,扎根社区,融入群众,全力做好服务辖区群众、维护社会秩序、组织安全防范等工作。温馨的警务室成为聚民力、集民智、务民生的安防“堡垒”。
警务应用智能化,打造“耳聪目明”的“智慧公安”
智能感知设备、智能指挥平台、智能警务终端、智慧安防小区……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以来,哈尔滨市公安局依托前沿科技和大数据,倾力打造“屏上指挥、端上赋能、掌上实战”的新型“智慧警务”,不断提升“打防管控服”水平,以“科技力量”为管理添智、为服务升温。
以实现面向实战、扁平指挥、数据汇集、智能分析等功能为目标,哈尔滨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派出所打造了140个智能化综合指挥室,按照“应接尽接”原则,实现对公共区域、道路节点、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视频覆盖和资源共享;互联网、公安网、视频专网,“三网贯通”,夯实“大脑”智慧基础;为一线民警配备4G/5G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终端、智能警车,提升信息采集和即时传输能力;“一体接报”“一网融合”“一键指令”的扁平化指挥,跑出了冰城公安警务运行的“加速度”。
此外,哈尔滨市公安局打破警种技术壁垒,为一线民警按需配备了大数据建模平台、安防云视频综合应用平台等作战“新武器”,通过数据共享,大幅提升基层民警打击破案能力,构建起“智慧赋能、数据分析、多警联动”的新型打防体系。今年以来,全市派出所刑事立案同比下降38.59%,破获刑事案件同比上升51.06%,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治安态势。
“别看它体积还不如巴掌大,功能却很强大,移动接处警App、矛盾纠纷排查App、巡逻盘查App、辖区信息采集App……一键处置、随处可查、掌上办公……这可是咱民警打击破案、服务百姓的‘掌中宝’。”道里分局丽江路派出所副所长刘海滨介绍说。
移动警务终端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汇入海量信息,帮助民警实时接收指令,精准分析信息,灵活信息采集、方便群众办事……随着移动警务触角的不断延伸,“小平台”在支撑实战、提升效能方面,展现出潜力无限的“大作为”。依托移动警务终端,社区民警将“办公桌”直接搬进社区,改变以往“在外记笔记、回所录系统”的工作方式,通过拍照、现场录入,实现基础信息“一键式”“全方位”采集,进一步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整体打击能力和工作效率。
“楼上谁家扔的垃圾,太不像话了,差点砸到孩子!”6月的一天,道外分局东莱街派出所教育园社区居民反映,有人往窗外抛出生活垃圾,不但影响小区环境,更给居民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接到反映后,陈亮警务室民警利用刚刚接入的高空抛物视频抓拍系统,很快找到抛物居民,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责令写下保证书。
除了能抓拍高空抛物,教育园社区还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高空摄像头等技防设施,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相连,遥相呼应、同频共振,不仅帮助居民“看家护院”,还能帮助民警利用大数据,“动动手指”就准确地掌握以前靠“铁脚板”无法获取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6月以来,为了将老旧小区打造成智慧安防小区,呼兰分局新民派出所新民社区警务室联合社区、物业及安防机构,集中将小区内多个无法使用、清晰度差的监控探头进行检修更换,在多个安全死角加装全新的监控设施,对各类违法犯罪形成有力震慑。自安防设施“换代升级”后,社区未发生一起可防性案件。
如今,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冰城公安人正借改革之东风,继续在探索中求进取,在实践中谋创新,以科技锻造护航平安的“神兵利器”,在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路上踏歌前行!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