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公安局供稿
他们的足迹遍布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他们是祖国边防线上移动的钢铁长城,他们是践行守护祖国北疆铮铮誓言的骑兵卫士,他们是呼伦贝尔草原牧民心中的“守护神”。他们,就是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海东青骑警队。
海东青骑警队是呼伦贝尔市第一支公安骑警队伍,成立于2017年8月1日,其前身为陈旗特警骑巡队,隶属于陈巴尔虎旗公安局。骑警队共有10名队员,其中8人为蒙汉兼通民警,全体队员平均年龄29岁。骑警队成立以来曾多次参与重大庆典活动安保工作,累计边境沿线巡逻近八万公里,为守卫陈巴尔虎旗和谐安宁做出了突出贡献。
草原上的“活地图”
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全旗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长206.7公里,共有蒙、汉、鄂温克、达斡尔等15个民族聚居。由于陈巴尔虎旗地理位置特殊、地理环境复杂,骑马便成为牧区人民最便利的生活方式和必不可少的出行手段。
蒙古族素来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骑马,既是日常生活所需,也是对马背文化的传承。在陈巴尔虎旗,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俗语:“即便是醉酒的牧人,只要伏在马背上,依然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到毡房。”海东青骑警队正是基于悠久的马背文化,坚持不破坏草原生态植被,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最原始却又最温和的方式守护着这片草原。
陈巴尔虎旗属边陲重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多次那达慕、祭敖包、赛马等盛会。然而,草原生态脆弱,一旦被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这也对安保警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几千人的活动现场,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要保护好环境,单靠步行巡逻是不切实际的,一旦出现警情,警车不能在第一时间抵达,潜在的危险将无法估量。骑警队则能在此时完美地代替警车,既完成日常巡逻任务,又能在草原深处突发警情时,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白天黑夜,也无论风霜雪雨,都如同一把“尖刀”,精确定位,直抵现场。因此,骑警队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草原上的“活地图”。
牧区的“守护者”
在海东青骑警队有这样一位明星队长,被人称为队里的“排头兵”“灵魂人物”,他就是石永志。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牧区艰苦的生活伴随着石永志童年的记忆。冬天大雪封路是常事,牧民们遭遇暴雪,牲畜走失更是家常便饭。2000年,石永志刚参加公安工作,他一头扎进基层苏木,一干就是二十几年。
在西乌珠尔交警中队任职期间,石永志每天都要上路查车。那年初春,牧民们正忙着迎接新出生的羊羔。接连几日的暴雪,草原上更是不见人烟。牧民们为了去旗里采购生活用品,都是先骑马到石永志所在的检查站,将自己的马寄放在检查站后,再拦路搭载通往旗里的汽车。
一天傍晚,检查站来了一个满身挂着霜雪的牧民,见到石永志后,他焦急又激动地用并不流利的汉语说着什么。经过一番蒙语交谈后,石永志得知,牧民名叫巴特,由于赶上暴雪天气,他家中几乎三分之一的母羊出现了拉肚的情况,大羊站不起身,新出生的小羊吃不上奶。眼看着暴雪连天,巴特还是骑马到公路附近的牧民家搭了辆车去旗里买药,回来时遭遇“白毛风”,车辆陷在雪里推不出来,巴特只好顶着风雪走到检查站求救。巴特说:“如果再不把药送回家,家里的羊可能都要病死了。”
看到牧民老乡满脸的焦急,石永志没有一丝犹豫,向领导说明情况后,他借用老乡寄存在检查站的马,顶着风雪走了一夜,把药品送到了巴特的家中。
2008年,石永志被调转至完工交警中队工作。一天中午,他接到报警电话,称有一群人正在草原上盗挖野生草药。石永志和同事们立即出警。由于涉案地途经一条沙陀路,石永志只能和同事驾驶摩托车前往。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摩托车因碾压到埋在深草里的石头而翻车,石永志和摩托车一起从山坡上翻下来,右臂受伤严重,不能继续去追捕嫌疑人,只能由同事们顶上。这次的经历让他开始思考如何能克服这些自然条件的障碍,提高牧区办案的效率。
2013年,石永志任新组建的特警大队大队长,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他开始有计划地选拔会说蒙语、熟知马匹习性、了解草原的特殊环境和天气变化、热爱草原和牧民的年轻民警,成立了特警骑巡队。
2017年8月,在胡列也吐地区发生了一次草牧场纠纷事件。石永志凭借着多年来走访基层、热心助民打下的群众基础,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便带领着部分骑巡队员赶到现场,很快便妥善处理了此事。这一事件让骑巡队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也让大家意识到骑警在办案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价值。2018年8月1日,陈巴尔虎旗政府正式授予骑巡队海东青骑警队称号。
“摸着石头过河,迎着朝阳追赶”,海东青骑警队成立之初,全体队员们从战术训练到与马匹配合,一路走来受过的伤已无法统计,但他们依然坚定从容,决心要当好马背上的忠诚卫士。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训练中,一名队员的马匹突然失控,横冲直撞要把骑警队员甩下马背,然而骑警队员更是不服输。在几番“搏斗”交手中,队员安然无恙,烈马便发疯似的冲向路边带刺的铁丝围栏,导致骑警队员大半个面部摔伤,险些毁容。
海东青骑警队成立以来,在石永志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大胆地试、勇敢地闯,骑警队逐渐发展起来,承担着重要的巡逻防控任务和野外救援工作。曾集体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各项荣誉称号;圆满完成草原赛事的安保警卫任务600余次,累计边境沿线巡逻超8万公里,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60余人;曾参与扑火、抢险救灾等任务,帮助牧民群众找回牲畜2000余头。
2020年夏,海东青骑警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五名骑警、六匹战马不同程度地受伤,两名骑警队员住院治疗,一名主力队员训练高难度动作时,右手食指严重受伤,险些截肢。队长石永志也因在景区沿线疏导交通时,马匹受到惊吓发生侧滑,导致左脚踝、脚面骨折。纵使处于如此艰难的境地,队员们依然没有放弃。在2020年冬季耐寒抗压训练中,没人叫苦、喊累,没人发牢骚、闹情绪、提要求,全体队员带着还未痊愈的伤痛,投入到高强度的实战模拟训练中,练就了冬季山地路段纵马追逃的技能,培养了极寒天气下团队作战的战斗力和默契度。队员们曾骄傲地说:“受过的伤、留下的疤,是献给青春最美的勋章。”他们,终于成长为牧民们的“守护神”。
雄鹰守护蓝天 骑警队护卫平安
“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海东青骑警队如同十万只雄鹰里才能长成的一只神鹰,守护着巴尔虎大地上的人们。
牧民们逐水草而居,骑警们随牧民而为。海东青骑警队常年要在杳无人烟的边境沿线进行巡防管控,边境线上每个牧民家的情况,队员们已是了然于胸,牧民老巴图就是这其中之一。老巴图没有妻子儿女,只有三头维持生计的老黄牛日夜陪伴他。石永志和队员们常常在下乡巡逻时给老巴图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帮助老巴图清理牛圈、搬运草捆,时间长了便熟悉起来。2018年10月,草原上已是凉露寒秋,牧民们早已穿起棉衣御寒。这一天傍晚时分,海东青骑警队巡逻归队时路过老巴图家,远远望去,老巴图的毡房却没有生火。由于方圆数里没有邻居,而老巴图又是独居,石永志心中不禁担心起来。他带领队员快速赶往老巴图家,不仅未见到老巴图的身影,连家中的三头老黄牛也不见了,石永志当即带领骑警队员沿山搜索老巴图的踪迹。直至晚上10点,终于在10余里外的山口发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老巴图。原来老巴图是出来寻找老黄牛的,由于天黑路难走,不仅没有找到老黄牛,自己还迷了路。经过骑警队员彻夜寻找,三头老黄牛被安全地送回老巴图的家,老巴图悬着的心终于也安定下来。
海东青骑警队如同平安、和谐的图腾般,他们不畏严寒风霜,一往无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草原深处那一抹流动的公安蓝,就是牧民们心中最踏实的“安全感”。忠诚卫士们在马背上丈量着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安静与祥和,他们也将在这里续写草原雄鹰的传奇故事……■
(责任编辑:张敏娇)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